诸葛武侯圣诞、虞翁生真人飞升
协会介绍 更多>>
山东省道教第六次代表会议在济南隆重召开,来自全省的八十余名道教代表参加了会议。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到会祝贺并致辞。省委统战部副部长、省民委党组书记牟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。
当前位置: 首页> 道教经典>

《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》(下辑)

时间:2021-12-19

【导读】
     《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》,简称《盘山语录》,《正统道藏 · 太玄部》有收录,为金元之际全真道士王志谨的答问集录,由其弟子论志焕所编集,共100余则,是一部专论性功修持的道教全真派典籍,编者论志焕称此书“诚为初机学道者之指南也。”
     
王志谨(公元1177年—1263年 ),号栖云,金元之际全真道高士,曾隐居在盘山,后辈弟子称他为“栖云真人”。栖云真人师从广宁真人郝大通,更兼受到过长春真人丘处机的教导,继承着重阳祖师的全真道思想,被封赠为“惠慈利物至德真人”。
      为方便网页浏览和手机阅读,陕西省道协网站将本书分为了上下两辑。

【五十一】
      师示众云:“人生于世,所为所作,无不报应。谓如体道者得道,作福者得福,作孽者得孽,爱人者人爱之,恶人者人恶之,敬人者人敬之,慢人者人慢之,低下者人下之,信人者人信之,利人者人利之,害人者人害之,自高者人抑之,欲先则人争之,自强则人敌之。
      故云:‘种兰得香,种粟得粮’,皆报应之理也。
若存利心,矫诈为之以取人心,则失真矣。 ”

【五十二】
      师云:“修行之人,大忌说人长短是非及人间兴废。一切世事非干己者,口不可论,心不可思。但说是非,便昧了自己。若专炼心,常搜己过,那得工夫管他家屋底事?但凡为人,总有好处宜相仿效,他人恶处自当回避,更莫关心,渐到休歇也。 ”


【五十三】
      师示众云:“修行之人,乡中便了道也休住,酒肉食了飞升也休用,眷属便是神仙也休恋。
      
众人爱底休爱,人都非底莫非;自己浑是莫认,睡里得道也休睡;不是好伴休合,无益之言休说;遇事成时莫喜,遇事坏时莫忧;胜如己者学之,不如己者教之;人亏己者福也,己亏人者祸也;言过行者虚也,行胜言者实也;有欲情者人事也,无尘心者仙道也;肯低下者高也,肯贫穷者富也。
      
返常合道,顺理合人。正道宜行,邪门莫入。通道明德,体用圆成,是谓全真也。 ”


【五十四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古人学道,心若未通,不远千里求师参问。倘若针芥相投,心地明白,更无疑虑。然后或居圜堵,或寄林泉,或乞市中,或立宫观,安心守道,更无变坏,此修真之上士也。
      
有一等出家,性又不明,更懒参问;心高好胜,自执己是;诈装高道,亏功失行,两下落空,骇人供养。不思己德如何消受?如此之人,住圜也不是,乞食也不是,生死到来,都不中用。盖不肯于根蒂上下工夫也,直至百年,无有是处。”

【五十五】

      师云:“修行之人收拾自心,如一尊木雕圣像坐于堂中。虽终日无人亦如此,幡盖簇拥亦如此,香花供养亦如此,往来毁谤亦如此。惟比木像通灵通神,活泼泼地,明道明德,一切事上物上却不住着也。”

【五十六】

      师云:“道人炼心,如铸金作鸡。形象虽与鸡一般,而心常不动,独立于鸡群。鸡虽好斗,无有敢近傍者。体道之人心若寒灰,形如槁木。天下之人虽有好争者,则不能与争矣。
      
故经云: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’” 

【五十七】
      师云:“这个有体用、没尔我,正正当当底真心,自从亘古未有天地以前禀受得来,不可道有,不可道无。古今圣贤,天下老道,人皆得此,然后受用。千经万论乃至一大藏经,只是说这些子。上天也由这个,入地也由这个,乃至天地万物、虚空无尽际,亦是这个消息主宰。
      
会得底,不被一切物境引将去,不被一切念虑搬弄,不被六根瞒过,这个便是神仙底日用,便是圣贤底行踪,便是前程道子也。”


【五十八】
      师云:“凡住丛林,云集方来,岂得人人一等,个个同条?喻如大山草木毕备,有不材者、有成材者、有特立者、有依附者,也有灵苗瑞草,也有荒榛荆棘。种种不同,随性任运,自有次第。
      
山体巍然原无拣择,一一含摄。流水积石,茂林丰草,兽走禽鸣,尽是神通妙用。彼各相资,如蓬在麻,不扶自直,天长地久,各得成就。
      
若欲截长续短,变青作黄,岂惟各不得安,抑亦失其本性也。” 

【五十九】
      师云:“往昔在山东住持时,终日杜门(杜有堵塞之意,杜门即闭门的意思)不接人事,十有余年以静为心,全无功行。向没人处独坐,无人触着。不遇境,不遇物,此心如何见得成坏?便是空过时光。
      
若天不利物,则四时不行;地不利物,则万物不生;不能自利利他,有何功德?故长春真人云:‘动,则安人利物’,盖与天地之道相合也。”

【六十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修行之人若玄关不通,心地不明,则其业识不能无为者,盖为无福德故也。乃当于有为处、教门中随分用功。接待方来,低下存心;恭敬师友,常行方便;屏去私邪,久久缘熟。日进一日,自有透得处,不胜如两头空担。
      
不能无为,不能有为;因循度日,无功无行;稳处着脚,甜处着口;闲管世事,闹处出头;恣纵身心,不惧神明,打算有日?
      
岂不闻长春真人云:‘心地下功,全拋世事,教门用力,大起尘劳。’又无心地工夫,又不教门用力,因循过日。请自思之,是何人也?”

【六十一】
      师云:“因缘有数,非由人力。必顺自然,安以待命。内功外行,全在自心。自能着力,自己有功。行与不行,各各自得。教门不开,须当隐伏,心与天通;教门既开,外功亦应,合天应人。功不厌多,行不厌广,但在此心坚固,乃可成就耳。 ”

【六十二】
      师云:“道无不在。头头皆是,色色俱真,惟在自己临时驱用,更别有甚么事?
      
奈人心尘缘障重,不解根源;摘叶寻枝,随波逐浪;回机者少,迷执者多。纵有钻研,不求真实,纽捏做造,见神见鬼,头上安头,颠回到顾,不悟幻身有限,光景难留,一息不来,如之何也? ”

【六十三】
      师云:“凡日用者,心无杂念,意不外游;放而不逸,制而不拘;明心识法,去智离空。十二时中念念现前,若滞现前,亦非其理;若离现前,无有是处。会动静,知去来,般般放下,无挂无碍,便是个逍遥自在底人也。但说皆非,自当消息。 ”

【六十四】
      师云:“天地者,万物之父母也。天无不盖,地无不载,岂分别这个好、那个恶?一般盖载,一般临照。
      故凡在上者,乃是天命教在上,当似天一般盖覆,安养存恤一切在下底人,不可分我尊尔卑。凡在人之下者,亦是天命分定在下,当似地一般承奉于天,敬仰听从在上之人,不可丝毫怠慢。
      既在天地之间,必须合天地之道也,不然则分外妄作,有凶祸刑罚也。 ”
 
【六十五】
      师云:“修行人本宗上无亏,行业上用意,物境上速过去,人事里不住着。邪念不起,纤毫不立,微尘不染,晃朗虚明。不着空,不着有,不执法相,不执我见。兼众人之光明,久久相资,融通表里,便是圣贤地位,更有甚可疑也? ”

【六十六】
      师云:“修行之人行藏任分,取舍随宜;低下为心,中正为则。审动静之源,节视听之用。万缘齐断,一志真常,永劫绵绵,乃无变坏也。 ”

【六十七】
      师云:“道人日用体天法地,常清常静,明而不昧。生虽混于万尘诸境之间,真源湛寂,无有间断,自得出离生死结缚,此是一段大事因缘。
      
奈何不悟之人中无主宰,欲情攻于内,根尘诱于外,不得自由。四生从此而轮回,六道因兹而走作,换却头皮,难同今日也。 ”

【六十八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夫为道者抱朴含淳,潜通默运;除情去欲,损损存存。于物无私,作事明白;曲己从人,修仁蕴德。丝毫之过必除,细微之功必积。是非俱泯,心法两忘,向上之机自然达矣。”

【六十九】
      师云:“修行之人当初出家,本为此性命事大,岁久不觉,为物所移。却学口头伎俩,百种所能,只是为奴作婢之事。何以知之?但凡伎艺,必欲人前呈,似此不是为人所役也,岂是清净无为主人之事?
      
所以道智者不为智者所用,而愚者用之;巧者不为巧者所使,而拙者使之。谓如辩者说之,默者听之,仔细详之,孰忙孰闲?凡欲修行,心地明白而守愚拙,则天下之智巧者皆为之使用矣。 ”

【七十】
      师云:“向上师真所传要妙,行事之际密符天意,岂可执一端便为道哉?以迹观之,古人用处各各不同,妙本灵源未尝有异。喻如人心之用,在目为见,在耳为闻,在口为言,在心为思,在手为拈,在足为行,所用不同,心体无别。
      
况今师真密旨,所谓教外别传,言思路绝,悟者自得,乃是真师密传之妙也。 ”

【七十一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吾(全真)道密传,不可以有心求,不可以无心得,以不知而知,以无得而得。世之惑者以服色求道、以言说求道、以威仪求道、以法相求道,俱不得其大全。殊不知道无踪迹,以迹求之非道也。
      
复究此迹自何而来?知其所从来,则有非声色、非做造、非威仪、非法相者存于中,盖不可以知知、以识识也。只是这个本分圆成,真真实实,合天地、合圣贤、合鬼神、合万物,如此一大事因缘,岂容尘垢声闻踪迹而能见之哉?丹阳真人云:‘真乐真闲无议论,至微至妙绝商量。’没商量处却近也。  ”

【七十二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出家人久居丛林朝夕训诲、朝夕磨炼,尚且乖疏因循不进,道心渐减,尘事日增;放荡猖狂,不能虚静。况在俗中孤行独立,尘情荏苒,爱境牵缠,障道因缘头头皆是,不自知觉,虽遇圣贤不能劝化。百端纽捏,诳惑闾阎,迤逦沉沦,福消业长,渐渍深重。若肯回头,犹能救得。合尘背道,无可奈何,地狱不远矣。 ”

【七十三】
      师云:“学道之人不厌参问,如人行路,勤问则不迷。人间小伎无师则不得,况兹大道视之不见、听之不闻?初机不遇,凭何了悟?苦中之大,莫过生死,不亲近至人,如何免得?故云:‘古人学道非草草,侍奉真师直到老。’若不知下手去处,又不亲近达人,虽有志行持,千差万错。”

【七十四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自来学道之人,必须苦己利他,暗积功行。若复纵心非理行事,不惟有辱教门,抑亦自招殃咎。为身为口,不清不俭,与俗无异,如此受用十方汗血之物,未是便宜。乐中受了,苦里还他,生死到头,更无支吾。既居门下,何不炼心? ”

【七十五】
      或问曰:“学道之人终夜不寐,其旨如何?”
      答云:“学人不寐,本以炼心为事。若不收心,济甚么事?至如赌博弈棋、织纺罗磨之人夜夜不睡,则尽是得道底人耶?此等之人,十二时中利心诱引,只是贪财。搅扰心灵如蚊虻咂肤,故不得眠。
      修行之人不同于此。睡是一欲,若不换过,滋长邪妄,暗昧不通,盖属阴界。如人防盗,端然坐待,其盗自退。专以炼心,恐致流荡,谓此一心本无定体。在阳则明,在阴则暗,熟境不存,无为清静,性珠明了,此所以昼夜不寐也。”

【七十六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学道之人甘受贫寒,其理安在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若但认贫苦饥寒为是,则街头贫子艰难之人尽是神仙也。盖修行之人以道德为心,以清净为念,削除诈伪,贪求妄作一时遣尽,忘形忘我,身外之物未尝用心。故有云:‘遮皮盖肉衣,更选甚好弱?填肠塞肚饭,更择甚精粗?’唯究生死,炼心为事,故不念形骸之苦也。 ”

【七十七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未来罪福还有也无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未来且莫论,据现在言之。汝发一心,欲于圣前焚香礼拜,以手拈香,其心发愿云:‘愿家眷平安,增福添寿。’此不是作善底心,便望得福,虽得福亦不知。
      
盖修善者明修而暗报,故未尝有知者。若汝发一恶念,持刀杀人,才举此心,便承当偿命,此必不可于分明至公处作得,伺其暗昧不测中造下,不久败露,便当偿命。此不是望罪得罪,此罪明知,盖作恶者暗作而明报。此则现在人为,必然分明之事,况天伺察人所不知者,何方逃之?不可不戒。”

【七十八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天堂地狱从来有说,还真实否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天堂者阳界,主善主福;地狱者阴界,主恶主祸。古人立教,天堂地狱出自人心,心行所为,冥然相应。
      
谓如常清常静,利益一切,诸善奉行,明白不昧,便属阳界;种种诸恶,坑陷不平,旁生邪道,便属阴界。无明黑暗逐旋增长,滓秽尘垢皆属黑簿。人神不容,心君懊恼,众苦交煎,无人救援,便是地狱。
      
古人云:‘心清意静天堂之路,心慌意乱地狱之门。’喻如有一山路,闻人传说有杀人贼,邀截行路,往往害人。若心信从,退步不行,后必无害;若心不信,酩酊前行,及至山中,无事则已,若实有贼,即落奸徒之便,悔之何及?地狱之说,亦如此义。
      
大抵为恶不如作善,善纵无报,有何罪过?恶道强行,凶祸及矣。目前明白,尚无改悔,何况幽冥岂得预知? ”

【七十九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有云‘向上一事人人俱足’,更煅炼作甚么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凡心未炼,喻如石矿中有白金。未经煅炼,只是顽石。置之大冶洪炉,炼去滓秽,分出真物,既已成金,不复为矿。修行之人亦复如此,将从来蒙昧染着之心,便同顽矿,以志节为大冶,以慧照为工匠,殷勤煅炼,一毫不存,炼出自己本初无碍底真心。既已成真,不复为假,当自保护。坚固收藏,自得受用。此便是亘古圆明底无价宝珠也。”
 

【八十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若到清净无为处,是彻也未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此以体言,似是而非也。至于端的处,则不可言,不可思,不可以知知,不可以识识。妙绝名言,方始相应,不即动静,不离动静,岂可以无为清静而定之哉? ”

【八十一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昔闻丹阳师父以悟死而了道速,其旨如何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修行人当观此身如一死囚,牵挽入市,步步近死。以死为念,事事割弃。虽有声色境物纷华周匝围绕,目无所见,耳无所闻,念念尽忘。此身亦舍,何况其它?以此炼心,故见功疾,死中得活,不生不死。
      
学道初机,救护生死,当作是念。人生顷刻,一息不来,便是死地。紧切用心,勤修精进,遣尽凡心,自利利他,递相救拔,不可因循也。 ”

【八十二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心无染着,放旷任缘,合道也未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起心无着,便是有着;有心无染,亦着无染。才欲静定,已堕意根;纵任依他,亦成邪见。无染无着,等是医药,无病药除,病去药存,终成药病。言思路绝,方始到家,罢问程途矣。”

【八十三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道无言说,惟指善恶。善,则成就无上出世因缘,有天堂,无地狱;恶,则堕落无边苦趣,有地狱,无天堂。分此二途,盖因迷悟。悟,则剎那成圣;迷,则永劫沉沦。幸得人身,宁不思之?”


【八十四】
      师云:“凡圣同途,只因明昧。明之则为圣,昧之则为凡。凡人之心,不肯刳情去执,弃妄除邪。逐境迁流,随情宛转,取一时之乐,积万劫之殃。不省不思,莫悟莫觉。 ”
 

【八十五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修行人先要明自己本宗,次要通教化。若本宗不通,如人无目,不分道路,举足差讹;若教化不明,如人有目而坐黑暗中,则有偏执我见。须要俱通,方得圆应;若俱不通,如大暗中坐而又无目,何时得出也? ”

【八十六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道家常论金丹,如何即是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本来真性即是也。以其快利刚明,变化融液,故曰‘金’;曾经煅炼,圆成具足,万劫不坏,故名‘丹’。体若虚空,表里莹彻;一毫不挂,一尘不染;辉辉晃晃,照应无方。故师祖云:‘本来真性号金丹,四假为炉炼作团,不染不思除妄想,自然滚出赴仙坛。’
      
世之人有言金丹于有形象处作造,及关情欲,此地狱之见,乃淫邪之所为,见乖人道,入旁生之趣矣。”

【八十七】
      师云:“学道之人于万事不干处,诸尘不染处,与天地相通处,向这里体究彻,则‘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,天且弗违,而况于人乎?况于鬼神乎?’(注:栖云真人引用的这段话出自《易经》)”

【八十八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如何是玄妙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谁教汝作此问?”其人拱手云:“弟子自出意来。”答云:“恁么,则汝自会也。”其人笑而稽首。 

【八十九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既往者不追,未来者不预,现在当如何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灭动不灭照,更要会得这个灭动底是谁?得则权柄在手,灭也由汝,不灭也由汝。”

【九十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未来过去心则不问,如何是现在心?”
      
师正视云:“此不是现在,”复低头云:“此不是现在”,反问云:“汝会得也未?”其人笑云:“会不得”。师复云:“大开着眼,一个现在也不会,更说甚过去未来? ”

【九十一】

      或问曰:“如何是祸福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积木成林,积石成山,积水成海,积善成福,积恶成祸。祸福之源,本自一心,积之方成。可不慎之? ”

【九十二】
      或问曰:“如何是善恶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一切好心皆为善,一切不平心皆为恶。人不知之善为大善,人不知之恶为大恶,善恶都不思处,别有向上事在。”

【九十三】
      或问曰:“常人亦有病,道人亦有病,如何是别处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昔者,丹阳师有疾而医者不能诊其脉,壶丘子端坐而相者不能得其真,何也?心不在物则造化不能移,性不离宗(着空)则鬼神莫能测,况医卜之凡乎?此与常人异也。”

【九十四】
      
师云:“修行之人正眼不开,圆机不发,但向别人踪迹上寻觅,言句上裁度,终无是处。喻如无眼人,虽闻人说日月之光,终不自见,只是想象,盖不曾向自己心上下工夫也。” 

【九十五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动静境中,如何即是?”
      
答曰:“自心清静,虽有稠人闹市冗攘之间,不干己事。从他扰扰,却同静室中,百无所有。若在圜堵静室,无人乡里,一似十字街头,对圣对真,不敢起丝毫妄念,如此则在动境里也不碍,静境内也不碍,更有甚分外惑人之事? ”

【九十六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既言和光同尘,却道不着事,如何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天是天,地是地,山是山,水是水,物是物,我是我。虽与混同,如何相着得? ”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万形万状,各各不同,怎生一体同观得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天是道,地是道,万物皆是道。彼亦是道,此亦是道。形象虽殊,道无不在,如何不同得? ”

【九十七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人皆取乐,道人就苦,何也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世之人不知真乐,以心肯处为乐,被欲心引在苦处,便认苦为乐。每日用心计度,专求世乐。不得,则忧苦胶扰心灵,永无自在,是谓大苦。学道之人,不求其乐。心存于道,遇苦不苦,无苦则常乐,心得自在。凡有乐则有苦,无乐则无苦,心无苦乐,所谓真乐也。”

【九十八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如何出得罪福因果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罪福因果属阴阳之壳,若汝出得阴阳之壳,则无罪福因果也。如何是阴阳壳?但凡心上起一毫头许私邪、利欲、恶念,便属阴壳;有一毫头许善念,便属阳壳。在阴则有恶报,在阳则有善报。
      
若曾炼心,体如虚空,亦无善亦无恶,无丝毫挂碍处。作主得,则祸福着他不得,因果挽他不着,便是个出阴阳壳底人也。在家之人未曾有一善念在心,十二时中只是图财图利,汝死我活,坑人陷人,一片无明黑暗业心,则堕在阴阳壳内,阳道上也去不得,怎生出得阴阳壳?便待要无罪福,无因果,不亦难乎?汝自造下,怎生避得?所以低头合眼,教他阎老理会去也。”

【九十九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未来托生之事,端的如何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人生一世,随情自造成个来世底模子。作善底造下个善模子,作恶底造下个恶模子,以至尽此报身。一性离却这个壳子,如故铁镕成金汁,被造物者倾在自造底模子内,或为人,或为旁生,自作自受去也。造物者岂有心教汝为旁生?岂有心教汝为六道?是汝一生自造底壳子落在其中,逃避不得。
      
先有此性,便有此物,谓如狠毒者为蛇,悭吝者为犬,淫杀者为豕,贪暴者为狼,大概皆类此。天地之间万形万状,不可言尽,皆自作自受。故古人云:‘同于金石,化为金石;同于水火,化为水火。’ 其言信也!瞬息之间,一失人身,万劫不复。何不思之?”

【一百】
      
或问曰:“某今老迈,不能多学,乞师向无上极玄极妙处说一句。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把汝这个‘求无上极玄极妙’底去了,则便是也。”

【一百〇一】
      或问曰:“天下立教各说异端,自是非他邪正,未知谁是?”
      
答云:“此有两端,有修炼者,有应世者。修炼此心如天地一般清静,日月一般明白,四时一般运化,能应其事,能归其根,更莫问向上如何,只此便是正道之作用也,惟修炼者能之。
      
若口头念诵得,如法身上装束得,作相一个个堪看,使人人见喜,此是教门中应世底枝梢花叶,干甚修炼事?干甚正道事?此是权时使用。况兼心上争人争我,争财争利,心与俗人一般,怎生道得我是正教也?明目者识之。”